教学大纲

《经典诵读》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4-04-10浏览量:

一、课程性质

经典诵读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主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

经典诵读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应用能力及人文素养,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开阔学生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认识世界的深度,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知识精华,给学生带来心灵滋养和审美享受,陶冶性情、启迪心智、引导人格,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二、课程理念

经典诵读是我校各个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注重人文素养的综合培养。本课程坚持以育人,以文化人,注重“知行合一”,凸显情感塑造,厚植文化自信,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对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且,经典诵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使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满足社会岗位工作需要,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本课程采取讲授鉴赏为主诵读为辅的方式,通过对诗文创作背景的详细阐释、文本内容的细致解读以及诵读发音技巧的悉心指导,使学生掌握中国经典诗文的相关人文知识与历史背景,深入体会作品内涵,丰富精神世界,慰藉心灵,启迪智慧。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经典诵读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其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经典诗文的文本素材作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世界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等文化信念,做到古为今用、吐故纳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建设高品质课程思政,不断提升协同育人水平,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课程目标

经典诵读课程的思政目标是通过挖掘中华经典诗文的思政元素,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解答学生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等,激发学生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学生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经典诵读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优秀文学作品鉴赏和诵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健全人格,获得理性智慧的启迪,受到思想情感、审美体验、精神境界、人生价值多方面的感悟和熏染。在愉悦性情、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经典诵读课程选用语文教研室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的具有现代人文新理念、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人文素养读本《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十个单元:家国天下、锦绣河山、思乡亲情、冰雪友情、爱情婚姻、世事洞明、品格修养、社会民生、论学读书、诗意人生。在每一单元后都精心编选了古今诗文名篇优化课程思政的知识载体,有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进行思政渗透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思政元素

课时安排

第一章

家国天下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明确经典诵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者与其著作

【教学重点、难点】在诵读中让学生深入体会古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培养勇于担当,报国为民的意识,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1

第二章

锦绣河山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骈文和古文语言节奏,体会诗词意境,联系相关意象,寻找共性与特性

【教学重点、难点】在诵读中感受生命与自然的交契,体会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

培养学生对祖国青山绿水的热爱,树立绿色观念,坚持低碳生活,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生态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第三章

思乡亲情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现代文学的特征,比较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的创作;了解散文的流变及其审美价值,品味文学的美,掌握朗诵现代诗文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升自我感受力,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体会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树立乡土情怀,投身家乡建设,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统一,参与地方建设,服务乡村振兴。

1

第四章

冰雪友情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人性格、阅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及重要的交友故事,掌握诵读技巧,自然而准确地表达诗文语调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诵读讲解,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真挚友情,树立正确交友观,学会采取适当方式处理人际交往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实现人生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1

第五章

爱情婚姻

【教学目的与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诗歌的形式之美,享受朦胧缥缈的诗歌境界,了解古人爱情观与婚姻观,并做出客观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情婚姻问题,树立正确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将情感内化为人生内驱力。

1

第六章

世事洞明

【教学目的与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古人思想的历史背景,客观看待古人思想,把握其中脉络,做出客观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在诵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理性思辨思维

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智慧的高度与深度,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与自信。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人生问题,具备辨识、判断大是大非的理性思维能力。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要求、自主规划人生的相关知识。

1

第七章

品格修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解与诵读,引导学生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体会作者的人格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在诵读中理解古代诗词的格律与节奏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领悟古人坚守道义、处世高洁的道德境界

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理解生命意义,学会管理时间,科学规划人生,迎接职业挑战

1

第八章

社会民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人的“民本思想”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诗歌通过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时代风貌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古代仁人志士的博爱境界与人民情怀,感悟古代诗人关注底层,兼济天下的现实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坚持群众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劳动者,关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了解我国取得的成就、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以及其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1

第九章

论学读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人求学之难,用功之勤,把握古人关于学习读书的论述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形成终身学习习惯,掌握读书技巧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专业领域。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鼓励其结合职业规划,明确“知行合一”,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1

第十章

诗意人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源流,体会诗歌的审美价值;结合诗律感受诗歌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诵读经典作品,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立志博学,向往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陶冶情操,愉悦心灵。

1

 

10


五、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要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根据不同评价对象、不同学习主题或学习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

(一)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根据学生在线下学习中的课堂表现进行考核,包括考勤、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等。

(二)结果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侧重考核学生经典作品掌握情况



上一条:《三晋历史文化》教学大纲
下一条:《文秘事务处理》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