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融文化之“盐”入专业之“汤”
det365在线平台始终注重专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与传承历经20余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以晋商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商业文化、以中国会计文化为主线的财经文化”相结合的专业文化体系,蕴财经情怀入财经教育,打造有温度的财经专业;引文化自信入财经教学,打造有质感的财经专业;将文化之“盐”融入专业之“汤”,打造有味道的财经专业;让文化建设成果“成课成书成作品”“入耳入脑入人心”,建设了富有生机活力,独具财专特色的财经专业群,培养了一批批既具专业之技能,又具文化之神韵的“财专范儿”财经人才。
一、赓续晋商文化以创新
纵观晋商发展史,晋商文化精髓在于思想解放、勇于变革;眼界开阔、胸怀远大;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晋商实施了一系列商业创新和管理创新,比如,联号经营、网络销售的商业模式创新;期货贸易、赊销赊购的商业手段创新;创设账局、成立票号的金融创新;两权分离、股份经营的管理模式创新;期权激励、顶身股制度的分配模式创新等等,这些创新不仅在中华商业文明史上,而且在世界商业文明史上也具有显著地位。
det365在线平台植根于三晋大地,赓续晋商基因,秉承晋商精神,凝聚时代特征,服务社会发展,将晋商文化的优秀基因厚植于专业建设,让晋商精神滋润专业文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谋篇布局,主打晋商特色牌
学校于1998年就开始着力晋商文化研究。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老师们深入乡村民间,历经辛苦,搜集了200余件自明清以来的晋商珍贵文化资料,建立了山西高校第一个晋商史料陈列室和文化示教馆。2007年,学校建设国家示范校,构建了“三领域十模块”的课程体系,“晋商文化”作为“拓展领域”的“人文素质”模块课程列入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自此,晋商文化研究和育人成为财专特色。
学校持续开展了晋商文化的系列讲座与活动,经过12年的渗透和浸润,专业建设内涵不断丰富,晋商文化慢慢成为财专学子课堂上的“家常便饭”,“有文化”成为财专学子的标配,“文化财专”成为财专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厚积薄发,掀起晋商风云热
2017年,经过近20年的积累和7年的反复打磨,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晋商风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以20个章回构成的晋商文化专著,以晋商为视角,上启舜禹,下至当今,以商话史,以商论政,以商讲表里山河之绮丽,以商传三晋文化之厚重,突破大多数晋商研究就商论商、就史论史的束缚,把晋商发展巧妙地融入山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文、地理的大背景中,酣畅淋漓地进行了阐述,展现了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文化特色。晋商文化以崭新的视角进入了财专、进入了山西、进入了中国商贸经典文化教育的殿堂。
(三)传承创新,铸造晋商文化魂
文化的生命是传承,文化的力量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延续生命。进入新时代,如何将晋商文化更广泛的与专业教育教学相融合,使其具有新的时代价值,财专人又进行了系列创新。创新成为晋商文化的“魂”。
一是创新教育视角。突破“晋商文化与诚信教育”的传统视角,将晋商文化与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创新创业联系起来,传承晋商的自信、自强、自创精神,使晋商文化和晋商辉煌成为文化自信的源泉。
二是创新教育途径。《晋商风云》出版之后,山西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播马江歌进行了二次创作,诞生了《晋商风云》音频版,并在喜玛拉雅FM持续播出,累计听众近20万。雅俗共赏的《晋商风云》不仅成为了财专的文化品牌,更成为山西人乃至中国人的文化食粮。
二、光大会计文化以寻道
会计专业是学校的标志性专业,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的标杆专业。将会计文化引入专业教育教学,打造有质感的会计专业是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精心设计,探索专业文化路径
如何能够让学生轻松地接受枯燥的会计历史,需要用心创新。自2015年开始,赵丽生教授开始酝酿《中国会计文化》怎么“入耳入脑入人心”。经过近四年的精心打磨,2018年,全国高职高专首部《中国会计文化》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以中国会计发展时代脉络为主线,以会计历史事件、会计历史人物为主要载体,通过8个篇章32个专题,用故事形式轻松地讲述了会计文化发展长河中的其政其制、其人其事、其诗其剧、其物其理,揭示了会计文化的深厚内涵,展现了千年以来会计人的智慧和风采,阐发了会计技术进步、会计制度创新、会计组织演变中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中国会计文化》被确定为中国商贸经典文化系列教材和普通高等学校经管类文化素养在线开放课程一体化规划教材,一经出版就受到了会计学界、会计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将其评价为“一部真正用心打磨的精品之作,一部倾作者半生研究心血的奋进之作,一部好读更好看的创新之作,一部将文化融入专业的时代之作”;山西日报以《一支有人文情怀的团队》为题对这一力作的创作团队进行了报道。教材自出版以来,已被全国30余所学校选用,年发行量近万册,全国掀起了“会计文化热”。
(二)精雕细琢,创新会计文化载体
2018年11月,《中国会计文化》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和“智慧职教”会计资源库课程中心同时上线。课程以32个专题构成的知识点、技能点为载体,建设了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微课、案例、习题、讨论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了使用者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在线备课、教学互动指导、讨论答疑、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等功能,为在线学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互动式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条件。我校学生通过“中国大学MOOC”APP开展课程学习,发贴数量超过10000人次,建立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新型学习模式。与此同时,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20余所院校也开展了本课程的在线学习,课程累计选课人数超过1万人。
三、传承珠算文化以启智
珠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传承与创新珠算文化成为学校开展专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蕴玉藏珠,让文物讲述历史
2004年,学校筹备成立了省内第一个珠算博物馆。18年来,从全国各地搜集了300余件算盘、算书等实物。200余件精美的算盘,饱经历史的风霜,也记录着历史的辉煌。馆藏算盘中,材料有木、竹、铜、铁、玉、石、骨、果核多种,档位最多为101档,最少的只有4档,最长的算盘277cm,最短的只有4cm;有形似琵琶内装戥称的算盘,有形似抓挠内含拨筹的“不求人算盘”,有看似棋盘上黑下白的无档石算盘;其珠或为浑圆呈球形,或扁圆呈鼓型,或为菱状,或为核形;颜色以紫檀红木为主,兼有绛、红、橙、黑、白等;中梁定位有阳雕、阴凿、镶银。除算盘之外,还馆藏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现存的算学书籍,其中古算书147本,涉及古代先贤42人。
(二)数字革命,让科技传承文化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山西财专主持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珠算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珠算资源库构架了由“7门珠算系列课程+2个网上博物馆+1个珠算技能训练中心+1个珠算信息中心”组成的资源平台。珠算系列课程包括《中国珠算发展简史》《珠算文化》《珠算基础知识》《珠算加减法》《珠算乘法》和《珠算除法》6门标准化课程和《珠心算》培训课程。2个网上博物馆包括网上算盘博物馆和网上算书博物馆,网上算盘、算书博物馆采用VRML虚拟现实建模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三维动画、视频为一体,分展区展示了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祁县晋商珠算博物馆和财专珠算博物馆的400多件展品和147本古算书。资源库建设历经四年,最终建成了世界上珠算资源数量最多、大容量、共享型、互动式、持续更新的专业资源库,共建设数字化资源9226条,其中:音视频资源3953条,图片1842张,PPT课件711套,电子文档1862份。资源库中有20%的典型资源采用了中英日三语制作,网页采用简繁体同时呈现。目前,珠算资源库用户近25000人,带动学校332所,培养青年骨干教师100余人,并已在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及美国、韩国等国家的珠算教育、珠算培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群英荟萃,让交流萌发活力
为了更好的传播和创新珠算文化,特别是向我国港澳台地区和国外推介资源库建设成果,学校举办了中国珠算文化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珠算资源库成果推介会、海峡两岸珠算文化交流活动座谈会等国际性珠算会议和国内珠算专业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及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珠算行业的专家学者共话珠算文化,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珠算文化的传承、创新工作。
(四)竞技竞赛,让古技绽放新姿
为推广普及珠算、珠心算知识,推动珠算研究和运用,学校受山西省珠心算协会委托,连续7年主办全省职工珠算比赛和珠心算技术比赛两项赛事。作为山西省珠算行业参与面最广、关注度最高、影响面最大的赛事,其举办不仅为山西省珠算事业选拔培育了珠算、珠心算尖子人才,推进了珠算、珠心算教育和技能训练成果的应用,山西财专已成为山西省珠算文化传承与创新事业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