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365官方网站登录

学校首页 > 新闻中心 > det365官方网站登录 > 正文

人才强校战略稳步推进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发布时间:2023-09-08阅读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今年是第39个教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一年来,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为实现“人才强校”战略目标,立足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制度体系谋划,强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我校实现“两个目标”的人才之基,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构建“政治引领、典型示范、文化浸润、机制保障”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学校健全领导机制和制度体系,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学习教育和表彰活动引导,营造校园新生态,培育新风正气。建立了覆盖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的师德建设管理体制,将师德师风、立德树人与清廉学校有效融合,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形成师德教育、师德考核、师德监督、师德奖惩机制,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实现教师师德承诺书和个人师德档案全覆盖。制定了《det365在线平台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师德标兵评选办法(试行)》,并组织开展学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师德标兵的评选工作。组织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第三批黄大年团队评选推荐工作,作为山西省的推荐人选报送教育部。

二、构筑“三维六高一体”高水平师资体系,赋能增效双高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全方位培育、柔性引进、全职入编高层次人才,构筑“三维六高一体”高水平师资体系,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效能持续增强。

以高标准引育建设师资队伍。实现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激发能量、提升质量4个量能指标突破。

以高水平服务优化人才生态。用良好生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以高弹性考聘灵活人才选用。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标准和方式,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

以高品质生活吸引人才来并。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

以高水平平台支撑人才发展。凝心聚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和拓展谋事创业的优质平台。

以高质量发展凸显学校实力。用好用足用活“人才周转池”、高级职称教师延迟退休政策,吸纳合作企业技能大师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加大对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干部的培养选任力度。

三、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师资培养体系

制定《教师教育创新团队实施方案》,以项目为纽带,依托教师创新团队、名师(名匠)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开展专业群建设、项目研究、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技术培训等,推进创新团队集群化发展,提升教师培育迭代升级,创建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师创新团队5个,建成校政企行结合紧密、名师团队引领、育训结合融合的校级教学创新团队9支,放大“品牌效应”,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集群化发展。学校依托省总工会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和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等品牌优势,创新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构建模式,创建1个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实施“青年英才遴选计划”,帮助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站活讲台,在教育部组织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中,我校1名教师入围。10名在校教师申请攻读博士,其中4名教师获得博士录取通知,创我校历史新高,形成了“名师引领、骨干带头、双师支撑、持续提升”的“四有”教师队伍。

四、构建科学化、个性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创建“教师师德教育与社会实践基地”“师德涵养基地”,通过组织教育培训、健全师德规范、选树师德典型、培育师德文化、强化考核监督等措施,大力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明确师德师风负面清单,严格惩处师德失范行为。突出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要求教师晋升教授、副教授应有至少1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实施代表性成果评审制度,破除“五唯”倾向,将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和人才引进的重要内容,注重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加强高水平评审专家数据库建设,完善专家随机抽取、回避、动态调整办法,建立评价责任和信誉制度。

五、构建重贡献、差异化的收入分配体系

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体的二级分配制度,健全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强化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聘用和岗位考核,以教师受聘岗位为基础,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岗变薪变。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扩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岗位级差,注重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以二级学院目标任务考核结果为依据的分配激励制度,支持学院自主制定分配办法和分配标准,充分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和人员积极性。

六、构建教师数字化能力标准、测评、培训体系

“教师数字技能提升计划”作为落实校党委“12432”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标准》已经成型,《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评价指标》已经完成,《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测评系统》已进入编码开发阶段,教师数字胜任力自测工作已经开始,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课程体系已开发完成,建设了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资源库1个、在线课程4门,教职工数字能力提升培训已经开展2次,聘请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兼职培训师资5名。

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师资队伍优化存量与拓展增量并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支撑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全职引进博士13名、教授1名,柔性引进客座教授40名、行业专家51名、兼职教授3名,柔性引进学术团队2个。学校高级职称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9.8%,“双师型”教师达到93.8%,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更加优化和合理,对实现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两大战略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

(人才工作办公室 供稿)